事實上,時尚產業造成的污染僅次于石化工業,紡織工業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亦能達到1.22-29.3億噸。
有數據顯示,2019年全國紡織產業能源消費總量達1.07億噸標準煤,占到制造業的4.0%,在制造業細分的30個門類中居于第六位。一直以來,作為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及出口國,我國的紡織服裝產業都是高耗能、高排放的產業之一。
為推行低碳經濟、助力“雙碳”目標實現,紡織行業正積極調整策略,探索更高效清潔的生產方式。
2021年10月,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發起,國內17個服裝品牌與40家重點紡織企業發布氣候行動承諾,同意在6個月內展開氣候訓練營,12個月內開始制定“雙碳”目標,24個月內公布“雙碳”行動規劃和路線圖,并定期開展碳信息披露。
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表示,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、貢獻者、推進者。當前,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,以“中國時尚品牌氣候創新碳中和加速計劃”為代表,行業正在打開以低碳減碳為核心的綠色發展新局面。
就在前不久,中國工程院正式設立了“紡織產業雙碳發展戰略及技術路線圖”重點研究咨詢項目,組織專家、高校等擬通過對我國紡織產業碳排放現狀及產業鏈關鍵環減排技術、紡織原材料碳減排系數和廢舊原料循環利用碳排放效益等,形成紡織行業低碳發展技術路線圖。
未來,該項目將為我國紡織工業生產裝備低碳化、加工工藝路線低碳化再造、紡織原材料低碳化及循環利用、紡織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等提供強有力支撐。
與此同時,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正式啟動了“紡織行業氣候友好型技術”的征集工作,擬收集、整理并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、治污效果好、資源消耗低、先進實用的創新技術、工程案例和解決方案。
地方層面對紡織工業碳減排的重要性也有更深的認識。7月6日,廣東省能源局在《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綠色低碳數字能源經濟示范模式的提案》答復函中提到,廣東下一步計劃將陶瓷、紡織、數據中心等行業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,進一步收緊控排企業免費配額的比例。
整體來看,圍繞《“十四五”工業綠色發展規劃》,作為重要工業領域的紡織行業,理應承擔起低碳轉型的責任,推動“雙碳”目標如期實現。
特此聲明:
1.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